脊髓灰質炎病毒滅活試驗方法有哪些

145次 2025.08.07

  脊髓灰質炎(簡稱“脊灰”)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曾對全球兒童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脊髓灰質炎病毒滅活試驗作為病毒學研究和疫苗研發中的關鍵技術手段,對于可能被污染的環境、物品或醫療廢棄物,通過滅活試驗確認處理效果,降低傳播風險。


  脊髓灰質炎病毒滅活試驗方法


  1.病毒懸液制備:將保存的脊髓灰質炎病毒株接種于單層宿主細胞,在適宜條件(如37℃、5%CO?)下培養,待細胞出現明顯病變(CPE)后,收獲病毒液,經離心去除細胞碎片,測定病毒滴度,用維持培養基稀釋至所需濃度,備用。


  2.消毒劑與病毒作用:在無菌條件下,取一定量的病毒懸液與消毒劑按比例混合(如1:9體積比),迅速混勻,置于規定的溫度(如20-25℃)下作用,記錄作用開始時間。同時設置陽性對照組(病毒懸液加等量PBS)和陰性對照組(消毒劑加等量維持培養基)。


  3.中和劑作用:到達規定的作用時間后,立即取上述混合液加入等量的中和劑,充分混勻,作用一定時間(如10分鐘),以終止消毒劑的滅活作用。


  4.病毒滴度測定:將中和后的樣本進行系列稀釋(通常10倍梯度稀釋),每個稀釋度接種至96孔細胞培養板中的單層宿主細胞,每孔接種一定體積(如100μL),每個稀釋度至少接種4孔。同時將陽性對照組、陰性對照組及中和劑對照組(中和劑加病毒懸液)按同樣方法處理接種。


  5.培養與觀察:將接種后的細胞培養板置于CO?培養箱中培養,每日觀察細胞病變情況,連續觀察一定時間(如7天),記錄各孔是否出現CPE。


  6.病毒滴度計算:采用Reed-Muench法計算病毒的半數組織培養感染劑量(TCID??)。根據各稀釋度孔的病變情況,確定能使50%細胞出現病變的病毒稀釋度,進而計算出病毒滴度(對數值)。


  7.滅活對數值計算:根據消毒前后的病毒滴度,計算滅活對數值,公式為:滅活對數值=消毒前病毒滴度對數值-消毒后病毒滴度對數值。


  8.結果判定依據:參照相關標準(如前文提及的病毒滅活對數值≥4.00等),結合陽性對照組、陰性對照組等的結果,判斷消毒劑對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滅活效果是否合格。若陽性對照組病毒滴度在規定范圍內,陰性對照組無病毒生長,中和劑對照組無干擾作用,且3次重復試驗的平均滅活對數值達到標準,則判定試驗有效且消毒劑脊髓灰質炎病毒滅活試驗效果合格。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 電話:400-133-6008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興科路368號(天河實驗室)

    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城蓮花硯路8號(黃埔實驗室)

    郵箱:atc@g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