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清洗消毒器檢測最新國家標準GB/T 35267.4-2025

8次 2025.09.15

  內鏡清洗消毒器是用于對軟式內鏡進行清洗、消毒的清洗消毒器。為進一步規范該內鏡清洗消毒器檢測工作,我國出臺了GB/T35267.4-2025《醫療器械清洗消毒器第4部分:內鏡清洗消毒器》這一推薦性國家標準,于2025年8月6日發布,并自2026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內鏡清洗消毒器檢測


  內鏡清洗消毒器檢測最新國家標準


  GB/T35267.4-2025《清洗消毒器第4部分:內鏡清洗消毒器》


  本標準規定了軟式內鏡清洗消毒器(以下簡稱清洗消毒器)的術語和定義、要求、試驗方法、標志與使用說明書、包裝、運輸和貯存等。本標準適用于對軟式內鏡自動進行清洗、消毒的清洗消毒器。


  本標準不適用于內鏡清洗、消毒過程的有效性確認和日常質量控制要求,也不適用于使用風險范圍的安全評估。


  內鏡清洗消毒器檢測要求


  一、清洗性能要求


  模擬污染物去除率:要求對模擬污染物,如常見的蛋白、血液混合物等,去除率需≥95%。可采用目測結合ATP生物熒光檢測法,在清洗程序結束后,對內鏡表面及管腔進行檢測。若采用目測,應確保無明顯污染物殘留;使用ATP檢測時,檢測數值需在對應合格標準范圍內,以此量化評估清洗效果,保障內鏡表面和管腔的清潔度,防止污染物殘留影響后續消毒效果。


  清洗均勻性:設備需保證內鏡各部位清洗效果的一致性。通過在模擬內鏡的不同位置(如前端、中部、后端,管腔的起始、中間、末端)涂布等量模擬污染物,經清洗后,對比不同位置的污染物殘留情況,各部位的殘留量差異應控制在極小范圍內,確保整個內鏡都能得到充分、均勻的清洗,避免因清洗不均導致部分區域消毒不徹底。


  清洗流程完整性:驗證清洗程序是否涵蓋預清洗、酶洗、漂洗等必要步驟,且各步驟的順序和時間設置符合設備設計及相關衛生標準。如預清洗時間需足夠初步去除大塊污染物,酶洗階段應能有效分解有機污漬,漂洗則需徹底清除殘留的清洗劑和分解產物,每個環節缺一不可,保障清洗流程的科學性與完整性。


  二、消毒性能要求


  微生物殺滅率:對常見致病細菌,如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殺滅率必須≥99.999%(即5-log減少)。采用微生物培養法,將定量的標準菌株接種到模擬內鏡表面及管腔內,經過消毒程序后,對內鏡進行采樣并在合適的培養基上培養,計數存活菌落數,與消毒前的接種菌量對比,計算殺滅率,確保消毒過程能有效殺滅高致病性微生物,降低患者交叉感染風險。


  消毒時間與溫度控制:若采用熱力消毒,如熱水消毒,消毒階段溫度需穩定維持在80℃以上,且持續時間不少于10分鐘;對于化學消毒,需確保消毒劑在有效濃度下的作用時間符合規定(如鄰苯二甲醛消毒時間一般為5-12分鐘)。使用經過校準的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消毒艙內溫度,同時用計時器精準記錄消毒時間,保證消毒條件滿足殺滅微生物的需求,防止因溫度或時間不足導致消毒失敗。


  生物指示物挑戰測試: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生物指示物,如含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孢的菌片(芽孢含量為1×10?-1×10?CFU/片),將菌片放置在內鏡表面關鍵部位(如前端操作部、彎曲部)以及管腔內部,跟隨內鏡一同進行清洗消毒程序。消毒后將菌片放入含中和劑的培養基中,在35-37℃恒溫培養箱培養7天,同時設置陽性對照(未消毒菌片)和陰性對照(無菌培養基)。若試驗組無菌生長,陽性對照有菌生長,陰性對照無菌生長,則消毒效果通過挑戰測試,進一步驗證設備對高抗性微生物的殺滅能力。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 電話:400-133-6008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興科路368號(天河實驗室)

    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城蓮花硯路8號(黃埔實驗室)

    郵箱:atc@g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