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化妝品控油功效測試:為什么這些指標能判定控油效果?

7次 2025.11.11

  在油性皮膚護理需求持續攀升的當下,化妝品控油功效的“真實性”成為消費者決策與品牌合規聲明的核心焦點。市面上“即時控油”“長效抑油”的宣傳層出不窮,但如何科學判定一款產品是否真正具備控油能力?答案藏在一套經過嚴謹驗證的核心測試指標中。化妝品控油功效測試有哪些指標可以判定控油效果?


化妝品控油功效測試


  化妝品控油功效測試指標及判定邏輯


  1.皮膚表面油脂含量


  通過皮脂儀測量皮膚表面皮脂膜的重量或透光率,直接量化油脂分泌量。產品使用后,若該指標顯著下降,說明產品能抑制皮脂腺分泌或加速油脂代謝,是控油效果最直接的證據。


  2.油脂分泌速率


  監測特定時間內(如2小時、4小時)皮膚油脂的新增量,反映皮脂腺的活躍程度。控油產品若能降低分泌速率,說明其作用于油脂生成環節(如抑制皮脂腺酶活性),而非僅臨時吸附表面油脂。


  3.油光視覺評分/圖像分析


  通過專業儀器拍攝皮膚表面反光情況,或由評估師按標準評分,量化油光的面積、強度。油脂是皮膚反光的主要來源,油光減少直接對應表面油脂減少,貼合消費者對“控油”的直觀需求。


  4.毛孔外觀改善


  油脂淤積是毛孔粗大的重要原因,控油后毛孔內油脂減少,可通過圖像分析測量毛孔直徑、數量的變化。該指標間接印證控油效果,同時關聯“收斂毛孔”的附加需求。


  5.皮膚含水量與水油平衡


  健康皮膚需維持水油平衡,優質控油產品不會過度剝奪水分。若測試中皮膚含水量穩定、水油比值趨于合理,說明產品在控油的同時保護皮膚屏障,避免因干燥導致的代償性出油。


  化妝品控油功效的核心是通過量化皮膚油脂相關指標,反映產品減少油脂分泌、改善表面油光的實際效果,所選指標均直接或間接關聯“油脂”的產生、分布與視覺呈現。從實驗室里量化油脂吸附、分泌抑制的體外數據,到臨床測試中監測皮膚表面油脂量、成分變化的客觀結果,再到兼顧膚感與耐受性的綜合評估,這些指標并非隨機選取,而是精準對應了控油的核心機制(物理吸附、生物抑制、油脂分解等)與用戶真實需求(清爽持續、不損屏障、改善毛孔等)。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 電話:400-133-6008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興科路368號(天河實驗室)

    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城蓮花硯路8號(黃埔實驗室)

    郵箱:atc@g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