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IP/SDI監(jiān)控設備Back end組件構架
2012-10-10 來源:智慧城市網
IP壓縮芯片與SDI發(fā)射芯片是攝像機組件核心部分,對于IP與SDI后一里的傳送結果,IP壓縮芯片與SDI發(fā)射芯片起到關鍵作用。對于IPMegapixel百萬高清而言,CODEC這個壓縮芯片主導了影像輸出后傳的一些條件,包含影像流量、串流數提供、處理CPU速度、畫面延時差、影像張數速度及熱耗等,這些部分我們在從各個廠家所采用的SoC本身上看來與過去一年來采用的內容并無太大改變,但從整個壓縮SoC上看影像封包流量設置與串流數提供及應用、CODECCPU處理速度及影像張數調整上來看卻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
舉一個影像封包流量的設置來說,由于一般網絡帶寬都有限,高清視頻帶來的封包高流量成為高清其大的推廣瓶頸。如何盡可能降低的碼流量給傳輸及維持高畫質的影像是高清監(jiān)控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同時也由于網絡的異構性,不同的網絡具有不同的信道特性,不同的用戶享受到的網絡帶寬也不相同,甚至同一用戶的帶寬也可能是隨時變化的。隨著這種發(fā)展,從SecutechAward評測中看到各廠商在變動碼流與固定碼流量的壓縮率改良,過去須要4Mbps的720P及8Mbps的1080P在芯片廠商與攝像機制造廠努力下,現階段的IP百萬高清在720P@30fps已經可以壓在2-3Mbps間,而1080P@30fps也可以壓在6Mbps以下的帶寬流量控制,這對于IP百萬高清的傳輸負擔可以說是大大改良,而且在不改變壓縮比下對于這樣的壓縮結果,更不會造成熱效應的產生,使得壓縮芯片得以穩(wěn)定且可靠的運行。
由于CODECSoC的效能大幅改善,再加上廠商在研發(fā)上對于串流類型的應用規(guī)范慢慢產生共識,諸如主碼流以H.264,720P或1080P@30fps供應給錄像服務器,監(jiān)看則以MPEG4或H.264D1或CIF@30/60fps發(fā)送監(jiān)看影像,而移動遠程則可以MJPEG或H.264提供3-5fps畫面給于移動端監(jiān)看,這樣一種合理又不影響流量及張數的控制方式正在形成一種IP高清的監(jiān)控標準,而這樣的應用做法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大大的降低畫面延時的過大產生,從SecutechAward評測結果顯示,超過人眼所能分辨延時的500ms畫面延時在IP百萬高清的參賽機型中都已絕跡(參考圖4畫面lag比較),這情況在去年同期時,一樣的檢測條件下延時超過500ms還為數不少。這種從Sensor到ISP再到CODECSoC這一連串的產品組件應用改良下,終結果就是一個順暢且有質量的監(jiān)控畫面的呈現。另外在這樣的低壓縮率下,對于儲存來說更是一個相對有利的局面,因為圖像分辨率的提升,必然會消耗更大的存儲空間。以1920×1080@30幀視頻為例,利用H264的編碼算法,為保證清晰度,碼流至少在6Mbps以上,約為D1標清視頻的4-8倍。因此在降低碼流下,原本儲存所須要的錄像空間將不再被縮短,即會帶來存儲成本的降低。
以上是針對組件部分在IPMegapixel與HD-SDI主樣元器件在評測中的不同面向觀察結果,當然一個攝像機的問題不可能只有在這幾個面向上,例如還有包含高清顯示這樣的問題,相對于標清視頻,高清視頻的信息量大為豐富,相應的對譯碼顯示性能要求也大大提高,但攝像機畢竟只是高清監(jiān)控的前端,不管是IP或是SDI我們都從評測中看到它在呈現一個穩(wěn)定且繼續(xù)前行的態(tài)勢。